張五福道長

張五福道長

  張五福道長,名諱範卿,河北省南宮縣人,家中兄弟有五位,道長排行老么,故又名五福。南宮縣武風盛行,道長自幼習得拳腳功夫,因家境貧困,十餘歲學習木工手藝。學徒時期攢下一點小錢,買了一張電影票去看電影,因穿著破爛,受到旁人鄙視的眼神,於是暗自發誓日後必定要功成名就,令人刮目相看。在經年勤懇的努力,學藝有成,於天津自己開了一家木器工廠,事業蓬勃發展,蘊積了雄厚的財力。 

    道長於民國二十四年求道,與郭海潤、張元慶、趙德忠、嚴不理等前人,共同設立了天津天祥壇。民國二十五年,師尊在南京受考,眾人手足無措之際,張道長押上性命及所有財產,全力營救。民國二十六年初,師尊獲釋,師尊受難歸來,在天津開辦了第一場爐會後,放命張五福為點傳師。師尊讚許張五福為道中模範。領命後,奉調到北平,其在天津天祥壇的道務交由郭海潤、嚴不理等前人辦理,並將工廠交給了他的兄長管理,自己隻身到北京開荒。認得他的人,都說:「五爺瘋了,連工廠都不要,去修什麼道。」 

  民國二十六年二月,張道長來到北平開荒傳道,不久即在施家胡同十二號,成立信一壇,其後四個多月以信一壇為基礎,在北平開出十處佛堂,不到半年,已經迅速在北平開辦出一大片的道務,求道者眾多。北京是卧虎藏龍之地,過去有很多輝煌歷史,更有許多王公貴族住過的深宅大院。其中就有引清兵入關吳三桂的兒子吳應熊所住過的駙馬府,吳三桂反清時,吳應熊被康熙皇帝賜死,從此這座駙馬府,再無人住過,空了下來。百年後,轉到了張道長一位後學手中,道長將其設為北京總堂。府內有花園、假山,地方非常寬大。師尊、師母駕臨北京就住在駙馬府。開法會時可容下幾千人,連開八天八夜,成就出很多領導一方的前人。 

    民國二十六年七月七日盧溝橋事變,日本關東軍長驅直下華北,人心恐慌不安。在烽火中,七月八日在北平由師母坐鎮,七月九日師尊在天津,二地同時進行平津爐會,仍如期召開。並平安開完。戰亂時到處都有眾生受苦受難,佛堂就是苦海中航行的那艘救難船,道務更要正常辦,給予救助及接引。自此師尊師母由平津向全國各地展開道務更為神速,仙佛的助化也更多。 道長於八天八夜法會期間很少睡眠,僅是休息一下靜坐一陣,然後練練拳腳,稍事活動,即開始講道。講道時總是精力充沛,口才及說服力極好,攝受人心!道長的後學們,均能效法其精神,出去開荒渡人辦道。 其後學多數去到西北一帶開荒,其中後學韓順禎前人則到蘇州、無錫、上海一帶開荒辦道,因其後學眾多,師尊於七月間拔擢為道長,在眾位道長中張道長年紀最輕,很得師尊、師母倚重。師尊在成都歸天時,張道長就隨駕於側。  

  民國三十四年抗戰勝利,卻未帶來幸福的生活,時局越來越動盪不安。民國卅八年天津、北京,開始考道,張道長到上海與潘華齡道長及幾位前人們會面,潘道長勸說:「您的名聲太大了,快點離開才好」(潘道長最後頂劫)。民國卅九年八月張道長改名換姓, 帶著兒子往南方走,預計經廣州往香港,但通往香港的邊境遭封鎖,韓前人安排二人先到澳門,由香港負責人徐治洲前人派人接道長至香港。  

    道長在香港的住所設有佛堂,並掛起師尊在世時的佈置「道脈源流圖」、「修身指南大學圖」,仍續辦道,並表追思,初一、十五後學們會請道長上香。因道長一方面憂心在大陸受考的道親,一方面思慮道務未來的發展,以致積憂成疾,身體違和,由李仲三點傳師照應,最後藥石罔效,於民國五十八年六月歸空,葬在香港柴灣華人永遠墳場。 

   張五福道長,大根器者,為扶助師尊師母成大道而降世。求道後,即棄名利聞達等凡業,一心修辦道。於師尊蒙難時捨命捨財相救。後銜師命開荒北平,能運籌帷幄於四方,經才雄略的將道務推動於全國,挽救原靈無數。嗣神州板蕩,被迫南遷,僅守香港一隅仍不改志節,是後學們的標竿與表率。